先天性耳前瘘管

时间:2024-04-18 14:23

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


    先天性耳前瘘管(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,CPF,MIM 128700),亦可称为先天性耳前窦道,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外耳畸形,通常表现为耳轮脚前的皮肤小凹,可伴感染。多数耳前瘘管开口位于耳轮脚前,少数可位于耳轮升支的后上缘、耳轮脚、耳甲、耳屏或耳垂。

6620bbd5ecc0a.png

     流行病学      

   CPF病例最早在1864年由Heusinger进行报道,其发病率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各有不同:在美国为0.1-0.9%,英国为0.9%,韩国为1.91%,非洲的部分地区为4-10%,中国大陆地区为1.2%。CPF多为单侧发病,发病率1.3%,左右耳无明显差异,双侧发病率为0.3%。

    父母有双侧耳前瘘管者更易患病,其中父亲有双侧耳前瘘管者患病风险增加了35.7倍,母亲有双侧耳前瘘管者患病风险增加了7倍。

     

     发病机制      

     

      CPF通常认为是胚胎发育时形成耳廓的第1、第2腮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。在胚胎时期,第1和第2腮弓共同形成耳廓,胚胎时期第6周第一腮弓形成3个结节(第1结节形成耳屏,第2结节形成耳轮脚,第3结节形成大部分耳轮),第2腮弓亦形成3个结节(第4结节形成对耳轮,第5结节形成对耳屏,第6结节形成耳垂和耳轮最下端),因此当这6个结节发育出现问题,就会导致相应位置异常。


6620bc0ee2228.png

     遗传学      

    CPF可以是散发的,也可以是遗传性的,有隔代遗传的现象,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全。目前,耳前瘘管在分子病因学上的研究进展缓慢,疾病的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。依据患者表型还可分为无耳前瘘管之外表型的单纯性CPF和有其它表型的综合征型CPF,后者主要见于鳃-耳-肾综合征,其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,由人类 EYA1 基因突变引起。


临床诊疗

    CPF根据患者体征很容易判断,绝大多数的CPF不合并其它发育问题,也不影响听力,无感染史者无需治疗。但如果反复多次出现感染,病情迁延不愈,宜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。


6620bc2eb7f27.png


图片来源于文献及网络

文献参考

1.Mudry A. Geswein hole: A fanciful Wikipedian medical eponym for preauricular sinus.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20;133:109958.

2.Zhou P, Chen JH, Huang T, Tao ZZ. [Research progress of 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]. Lin Chuang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 2019;33:474-7.

3. An SY, Choi HG, Lee JS, Kim JH, Yoo SW, Park B. Analysis of incidence and genetic predisposition of preauricular sinus.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14;78:2255-7.


在线客服系统